化学教学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学教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教学教案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化学肥料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3、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阅读教材内容,来让学生学会如何探寻重点、要点,有条理地归纳整理新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了解了化肥、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后,懂得
“科学种田,越种越甜”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氮肥的特效及施用注意事项
3、通过探究实验学会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教学准备
化学样品: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氨水、尿素等教学步骤
一:导课
1、导入: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食物等营养物质,植物
的生长也是一样的,需要充足的养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7页
1、2段并思考、探讨下列问题:
(1)农作物所必须的营养元素有哪些?
(2)农民经常使用的化肥有哪些?
2、总结过度:虽然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种类很多,但是对
氮、磷、钾的需求量较大,因此,我们常见的有氮肥、磷肥、钾肥。合理施肥已成为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化学肥料的知识。
二:化学肥料的种类和作用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77—79页的有关内容,通过小组
讨论并进行看图抢答
利用投影展示不同受损植物的图片,让学生以抢答的形式回答下列问题:投影中的这些植物是否营养不良,如果是,你准备给它施用何种肥料,依据是什么?
2、提问:我们知道,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气,植物能
不能将空气中的氮气直接吸收并转化为氮肥呢?
3、总结讲解:大部分植物不能把氮气转化为可以吸收
的氮肥,但豆科植物利用根部的根瘤菌却能将氮气转化为氮肥,这类植物无需或只需少量施肥,因此,有经验的农民常把其他植物与豆科植物种在一起。讲解:这种将氮气转化成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氮的固定。
组织辩论:将全班同学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以“使用化肥、农药的利与弊”为题进行辩论,使学生在辩论中深入领悟化学肥料的利与弊,懂得合理使用化学肥料。三:本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氮肥、磷肥、钾肥这几种重要肥料的作用并利用它们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进行初步区分。同时,了解了化肥和农药对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有重要作用,但也会带来环境问题,因而要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提高它们的利用率,并注意减少污染。
教学探讨与反思
教材中化肥的知识很有限,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化肥和农业发展的一些趋势,树立一些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相关资料如化肥发展的概况和趋势等,也可以结合本课题后调查和研究发动学生收集资料,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
化学教学教案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②通过对1 mol物质质量的讨论,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以及摩尔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③通过对摩尔质量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④通过对1 mol物质体积的讨论,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⑤通过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和气体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⑥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计算、分析方法;
⑦通过活动探究,使学生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基本要领和技巧;
⑧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从物质的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尝试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体会定量研究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②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体验以实验为基础的实例研究方法,能独立地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研究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亲自实验配制溶液,体验化学实验的严谨性,培养端正耐心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②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尊重科学、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③在探究中学会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体验科学的艰辛和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①物质的量及其单位、阿伏加德罗常数; ②摩尔质量概念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③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
①物质的量概念的教学; ②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建立; ③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教学方式
本节课属于概念教学课,根据概念教学的一般原则,主要运用讲授方式、形象化的启发式教学法、类比逻辑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并灵活应用概念。对于概念课的教授,因为抽象、理解难度大,学生相对会缺乏学习兴趣,所以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概念引入时强调它在化学中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紧迫感。另外,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教学过程的逻辑性,用思维的逻辑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原子、分子、电子等微观粒子,学习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常用的物理量及其对应的单位,这是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但是本节课的概念多,理解难度大,而且学生还没有适应高中的化学学习,所以教师应注意从学生认识基础出发,加强直观性教学,采用设问、类比启发、重点讲解并辅以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联想,运用迁移规律,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新知识。在实验课中,要注重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并探讨,在过程中感受和学习。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引入
教师:买大米时我们一般论斤买而论“粒”就不方便,一斤就是许多“粒”的集体;买纸可以论张买,但是买多了论“令”就比较方便,“令”就是500张的集体,买矿泉水我们可以论瓶买,但买多的也可以论箱买,一箱就是24瓶的集体等等。那么化学中的粒子论个可能数不清,我们能否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在初中已经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 ……此处隐藏15867个字……和电子的质量都很小吗?谁的质量最小?(为下文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的等于质子加中子做铺垫)
(8)观察表4——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9)你能想象电子在哪里运动吗?
设计这样的几个个问题,引导学生开始探究原子的结构,初步教会学生怎样探讨,从哪些方面探讨。解答完毕,学生头脑中已清晰的构建了如下知识点:1.原子一般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但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核外电子,没有中子,即并不是所有原子里都有中子。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由于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正电荷总数等于负电荷总数,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二、相对原子质量
(10)为什么要采用相对原子质量?用原子的真实质量不行吗?
(11)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是什么?如何用公式来表达?
(12)相对原子质量和实际质量的区别在哪里?单位各是什么?
(1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哪里?近似地等于什么的和?
这样的设计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相对的概念。
(三)、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1、原子核()。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此题考察原子的构成
2|、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12gB、12c、1.66x10kgD、1/12g
3、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A.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B.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c.没有单位
D.是原子间质量之比,单位为1,一般不写
利用此题讨论归纳对比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
4、已知碳原子质量为1.993×10-26kg、氧原子质量为2.657×10-26kg、铁原子质量为9.288×10-26kg,试计算氧原子、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通过对比,得出相对原子质量数字比较简单,便于书写、记忆和计算,从而得出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5、已知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中子数是12个,那么核电荷数是()
A、11个B、12个c、23个D、35个
6、相对原子质量可以从
书中P154的附录Ⅱ查到,查阅如下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磷、铝、氮、碳、钠、硫、镁、钙
借此题让学生学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说明现已发现一百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精确的相对原子质量有效数字可高达八位,一般的化学计算多采用它的近似值(整数或1位小数)。
(四)、分享收获,情感升华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通过这节课,你在学习方法和思想上有哪些收获?
3、借助资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69张青莲教授的资料,交流读后感
(五)板书设计(略)
(六)教学反思
以前的教学一般是自己讲解的多,今年是教学改革年,上个星期教研组长开会提出了独狼口中学的“10+35”模式,这节课也是首次运用这种“懒方法”教学,俗话说懒妈妈培养勤快的孩子,那么懒老师也培养勤快的学生。本来这一单元的内容也比较抽象,不好理解。让学生先预习课本,就首先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了知识结构,好比有了知识铺垫做准备,上新课就容易多了。那么课堂上再通过一个个由浅入深的相关问题,学生很快就能找到答案,从而打消了先前认为“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一定很难”的观点,体验一种成功的感觉。这种教学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是“兵教兵”,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让那些平时上课不学习的同学也参与了进来。老师在下面转的时候可以起一个督促的作用,而以前的方法就是教师在讲台上讲,难以发现不参与的学生。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理念,魏书生老师也说过,现在的教材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能够看懂百分之八十的内容。问题是我们的学生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也等着老师来解答,形成了处处依赖老师的思想。这种方法一旦形成,不仅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也轻松。
化学教学教案15一、教学目的
1、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使学生掌握好教材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在上一学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二、教学任务
1、理科选修班完成选修(4)的教学任务,文科选修班完成选修(1)的教学任务。
2、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概念,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
3、理解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了解盐溶液的酸碱性,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4、掌握电化学的基本原理。
三、 教学措施
1、尽快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 多做学生工作,要经常找学生谈心。
3、 改进教学方法,多采用讨论启发探究实验探讨等方法,活跃学生学习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4、 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各层次的学生基础 。
5、 多联系生活,如介绍一些实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燃料电池汽车,天然气汽车,高性能材料等提高学生的兴趣。
6 、加强落实学生的学习,全批全改,个别学生还可采取面批。
四、考试安排
考试时间
第一次阶段性考试 10月4日 (第六周)
期中考试 11月4日(第十周)
第二次阶段性考试12月4日(第十四周)
第三次阶段性考试1月2日 (第十八周)
期未考试2月4日(第二十三周)
五、教学进度
章节 课 时周次
第一章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2第1至2周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2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3
单元复习 3
第二章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2
3至8周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
第三节 化学平衡 8
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2
单元复习 4
第三章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2
9至16周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4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6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4
实验 中和滴定1
单元复习 5
第四章第一节 原电池3
17至20周
第二节 化学电源2
第三节 电解池5
第四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2
单元复习 4
机动521周
期末复习 22周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