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 > 物理教案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时间:2024-11-10 05:12:24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了解平面镜的应用、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及虚像概念。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平面镜成像特点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77、78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3、物体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小组讨论:

做教材第77页探究实验(如图)、

1、把一根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蜡烛在玻璃板后有一个像

2、再拿一根同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看上去跟前面看到的那根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分别记下玻璃板前后蜡烛的位置,并用刻度尺量出玻璃板前面的蜡烛与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且物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教师点拨:

1、在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应注意如下细节:选择玻璃板而非平面镜,而且玻璃板要薄、要垂直桌面、用来替代像的蜡烛不能被点燃、

2、由于不容易确定蜡烛经过玻璃板成的像的位置和大小,此实验采用了“替代法”,用另一根与原蜡烛等大的蜡烛替代像,从而来研究物像的大小、距离等方面的知识、

跟踪训练:

1、身高1、75m的小刚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他3 m、如果他向镜面移动0、5m,他的像高等于1、75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小峰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填“A”或“B”)这一侧观察、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填“实”或“虚”)像、

学习指导二:平面镜成虚像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78页,完成下列填空: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

2、进入眼睛的光线好像来自平面镜后的像发出的,其实它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

3、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填“实”或“虚”)像、

小组讨论:

1、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把手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上方,手没有(填“有”或“没有”)灼痛感、

2、移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拿一白屏在后面来回移动,发现白屏上没有(填“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填“实像”或“虚像”)、

3、点燃蜡烛,提问:为什么能看到燃烧的烛焰?再由此进行分析为什么觉得平面镜后有虚像?

解:烛焰有光进入人眼;烛焰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去,觉得有虚像、

教师点拨:

1、人看到物体和看到像都是因为有光进入眼睛的结果、但是由于受到眼睛本身的生理限制,人眼都只能逆着进入人眼的光线觉得观察到了物体(或像)、后者正是平面镜反射成虚像的原因、

2、对比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可知: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跟踪训练:

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束光、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解:

学习指导三:平面镜的应用

自主预习:

请举出四例说明平面镜的应用:

(1)医生用来检查牙齿的口镜;

(2)潜望镜;

(3)太阳能电站;

(4)照镜子、

小组讨论:

请对上述平面镜的四种应用进行分类、

教师点拨:

平面镜的应用有的是根据平面镜能成像的特点而加以利用的,有的是根据平面镜能够反射光线改变光路而加以利用的、

跟踪训练:

如图所示,小聪通过一平面镜看到小猫要偷吃小鱼、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请你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小聪看到小猫偷鱼吃时的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平面镜。解:

学习指导四:凸面镜和凹面镜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79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球面镜包括凹面镜和凸面镜;

2、请举出一例说明凸面镜的应用汽车后视镜;

3、请举出一例说明凹面镜的应用太阳灶、

小组讨论:

1、在暗室中(或在晚上),观察平行光线分别射向凸面镜、凹面镜后的情况、

解:平行光线射向凸面镜后,光线散开;射向凹面镜后,光线会聚、

2、观看金属制饭勺的两面,体会球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凹面镜可成多种像,凸面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教师点拨:

1、球面镜可以看成是由一个个非常微小的平面镜组合而成的整体,这样就可以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来理解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2、可以根据球面镜实物来了解球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而可以理解为什么凸面镜可以扩大观察范围、

跟踪训练:

如图a所示,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手电筒里的反光装置相当于凹面镜(如图b),它可以让小灯泡发出的光又远又直,这种设计应用了光在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原理、

小欣猜想:声音也有反射现象,凹形面对声音是否也有类似的作用呢?于是,小欣利用雨伞和机械手表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1)如图c所示,水平放置并固定雨伞,他把耳朵贴在伞柄上,逐渐改变耳朵在伞柄上的位置,直到听到周围的声音一下子清晰了很多,记下这个位置A、这说明声音在凹形面上反射时,凹形面对声音有会聚的作用、

(2)为了进一步 ……此处隐藏6456个字……像比物短。

——蜡烛不容易放竖直。

——蜡烛容易倒下。

想什么办法改进实验呢?看看里面桌还有什么器材。[两把手电筒]

——用手电筒作为物体,代替蜡烛。

你们再试一试看。

[有的学生没开亮做,像较弱,看不清;有的学生开亮手电筒,但灯光竖直向上射出同样效果不好]

同学们,手电筒的像为什么比点燃的蜡烛的像弱;看不清楚,动一动脑筋,有没有办法使手电筒成的像明亮起来?

——把当作物体的手电筒开亮,并把手电筒的头旋下来做。

对,这样可以增强光的亮度。再来试试看。

[启发]作为替身物的手电筒(没开亮的)应移到什么位置上。

——直到看上去它与开亮的手电筒的像完全重合。

[学生的主动积极探索实验,几经挫折,实验成功后能很好地体会到科学探究成功后的成就感。]

平面镜成的虚像与物体的大小?

——等大。

实验验证: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把上面实验放在白纸上做,只要记录两手电筒和玻璃的位置。改变开亮手电筒的位置,重做上述实验两次。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实验中两手电筒的位置。

分析实验记录:

量出每次实验中两把手电筒到玻璃板的距离。

连接每次实验中两把手电筒的位置,观察连线与镜面的关系。

[得出实验结论]

5、交流与评价:

(1)同学们各自的探究结果是否相同?

(2)关于平面镜成想的特点还有那些猜想?准备怎样去验证它?

学生课后自己探究:

(1)改变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像的大小是否改变?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左右相反的吗?

三、课堂小结: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虚像;

(2)像与物等大;

(3)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左右相反。

2、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以下要素(视学生的具体情况,可明确):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试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认证;

(6)评估;

(7)交流与合作。

四、布置作业:

让学生在理解科学探究的情况下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包括探究的问题、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结论)

自读教材“凸面镜和凹面镜”部分。

教学说明:

本课体现了科学家在进行科学探究时从问题—实验—问题—实验—结论的过程。所以,一方面要防止出现学生盲目探究,教师要引导;另一方面要避免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要怎么样”、“应该这样”,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可在思考方向上给以启发、点拨,最后还是要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决。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初步了解图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

经历“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观察试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

1、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学器材:

蜡烛、平面镜、纸、玻璃、球面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光是沿传播的。

2、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3、作图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①试验:平面镜可以成像,为什么?

②学生探讨: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③讨论:把镜后面的水银去掉,还能成像吗?

进行新课:

1、学生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器材:蜡烛、纸、玻璃、尺

步骤:

①试验装置如何?步骤如何?

②要策什么数据?要注意什么问题?

③能得出什么结论?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9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用平板玻璃取代平面镜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用物体与像重合,来比较像与物的关系.这两个“替代”是实验的关键,也是设计难点.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虚像的概念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

教学器材:学生用:玻璃、玻璃支架、白纸、棋子和纸三角

教师用:魔术盒、玻璃、玻璃支架、白纸、棋子、纸三角、火柴、烧杯、平面镜、课件

魔术箱:以倾斜45°的平面镜将箱子分成前后两个空间,反射面须朝向观众,花藏在镜后.表演场地光线要暗,以免使平面镜反光而被识破.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魔术吸引学生注意力

为学生设计“替代”方法进行探究做铺垫

实验交流

一.创设情景,激趣质疑:

『魔术』

老师给学生们展示空粉笔盒,故做着急:“没粉笔,怎么写板书?”

老师:“我来变出一些粉笔”

变魔术.

老师:“大家猜想可能是怎么回事?”

这里的主要道具是咱们每天都接触到的镜子,表面平的那种平面镜,老师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的方法来变魔术的,那平面镜是怎样成像的呢?盒子的奥妙在哪儿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屏幕展示:教师在镜子前的照片宛若双胞胎的照片或参考桂林山水、水面等图片。

教师:根据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我们来说说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用板书记录

教师:如果我后退,就是物体在远离平面镜时,像有没有变化?

学生:像变小.

教师:那物体离镜面的距离变远,像离镜面的距离有变化么?

学生:像变远

教师:我们知道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方法.现在我们想验证一下刚才我们根据生活经验所总结出的这几条成像特点是否正确,我们需要什么器材呢?

学生:平面镜.

教师:平面镜有,但如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如何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呢?

教师:现在我们每个人利用桌上这块平面镜,找找自己的像,看看你能找到这个像的准确位置么。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