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1教学目标
1.理解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2.能分步解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3.继续培养学生类推、分析、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确定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56×2+56= 78×4-22= 45÷(3+2×6)=
168-17×4= 100-100÷5×3= (100-100÷5)×3=
2.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
提示:要想求出“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四年级栽树棵数怎样求?为什么用“56×2”,你们是根据哪句话这样求的?
二、探究新知.
1.改复习题为例5: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讨论:你认为这道题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教师在“五年级栽的比四年级总数少10棵”下面画出曲线.)
3.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
4.根据线段图和题意,讨论思考:
要求出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必须先知道什么?你是根据什么这样说的?为什么?
启发学生:“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能直接求出来吗?解答这道题,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第三步求什么?(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5.通过交流汇报,确定解题思路,教师板书小标题,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形成板书:
(1) 四年级栽树多少棵?
56×2=112(棵)
(2) 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
56+112=168(棵)
(3) 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级栽树158棵.
6.反馈练习.
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3倍,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
三、巩固发展.
1.学校里有柳树36棵,松树比柳树少12棵,杨树的棵树等于松树和柳树总棵数的4倍.有杨树多少棵?
同桌互相说这道题的关键句是什么,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2.狮子可以活40年,大象活的年数是狮子的2倍,海龟活的年数比大象活的年数的2倍还多20年.海龟能活多少年?(先画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第一:回顾本课学习内容,指出这类应用题是三步计算应用题.
第二:解答此类应用题,要抓住关键语句,明确数量关系,通过分析关键语句确定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步骤.
第三:提示同学,有的已知条件在解题时不止用一次.
五、布置作业.
学校组织数学比赛.五年级参加60人,四年级参加45人,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的2倍.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画图并计算)
板书设计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二)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2教学内容:
教材15页例4
素质教育目标:
1、使学生借助线段图能够理解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和事物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分析并理解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使之成为一道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1)请说说解题的思路和相应的算式。
(2)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答?
2、教学例4:
出示例题
(1)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想一想:根据题里的条件,前面的线段图该怎样修改?所求问题在线段图上怎样表示?
讨论题:
(3)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比较简便。
3、引导概括
解答应用题不但方法可以不一样,而且计算的步骤也不相同。有的三步题可以用两步来解答。这样使计算变得比较简便。所以解题时应该注意选择合理、简便的方法进行解答。
4、综合与应用:(课件)
5、板书
教学内容:教科书例5及第19页“做一做”,练习五第1、2题。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2、能分步解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分析比较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
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研究、讨论、试算,感知算理和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确定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等。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练习题:(出示口算卡片)
56×2+5678×4—78
168—17×4100—100÷5×3
2、复习题:
读题,分析解题思路。
提示:要想求出“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四年级栽树棵数怎样求?为什么用“56×2”,你们是根据哪句话这样求的?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
(二)探索新知
1、利用投影片改复习题为例5。(课件演示)
……此处隐藏1240个字……有多少人? 38×3=114(人)
③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60+114=274(人)
答: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274人。
刚才的思考方法是从问题入手,找出所需要的条件,然后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大家想一想,如果从题目的条件入手分析,那么题目中哪两个条件有密切关系?可以得到什么新的数量?
(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可以求出三年级有40×4=16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可以求出四年级有38×3=114(人);最后把两个年级人数合起来,160+114=274(人)就是题中要求的问题。)
3.反馈练习。
如果例3的已知条件不变,把问题改成三年级比四年级多多少人,应该怎样解答?
全班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订正时说明是怎样想的。
小结:
我们解答应用题时,在认真审题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分析数量关系,掌握分析方法,既要根据条件想问题,得到新的已知数量,也可以根据问题找条件,哪个条件是已知的,哪个条件是未知的,因此要先把未知的条件求出来。这两种分析方法是要经常用到的所以要切实掌握。
三、巩固反馈。
1.独立解答。
体育老师买了3个排球,每个40元,还买了2个篮球,每个62元,小学数学教案《三步计算应用题(一)》。一共用了多少元?(先用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
解答后,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并订正。
2.比较题。
(1)菜场运来黄瓜8筐,每筐25千克,茄子12筐,每筐20千克,运来的黄瓜和茄子共有多少千克?
(2)如果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茄子12筐,改为8筐,其余条件和问题不变,应该怎样解答?
学生会出现的两种解法:
25×8+20×8 (25+20)×8
=200+160 =45×8
=360(千克) =360(千克)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的解题思路是什么?哪种解法比较简便?
通过讨论明确,有些应用题,由于解题思路不同,解题方法就不同,而且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有的三步计算题可以用两步计算,这样使得计算比较简便。
同学们想一想,(1)题能否用两步计算?为什么?(从而明确由于两种蔬菜的筐数不一样,也就是当求两个积的和(或差)时,没有相同的因数,就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3.粮店运来25包大米,共重2500千克,运来40袋面粉,共重20xx千克,一包大米比一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四、全课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的复合应用题,都是由几个简单的一步应用题组合而成的。解答是首先要理解题电,在此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是关键,无论采用哪种分析方法,都要找出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计算时要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
五、作业。
练习四第1~3题。
附板书设计:
三步应用题(一)
例3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 菜场运来黄瓜8筐,每筐25千克
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三年 茄子8筐,每筐20千克,运来的
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黄瓜和茄子共多少千克?
每班40人 解法一:(1)运来黄瓜多少千克?
三年级: 25×8=200(千克)
每班38人共?人 (2)运来茄子多少千克?
四年级: 20×8=160(千克)
(1)三年级有多少人? (3)共运来黄瓜、茄子多少千克?
40×4=160(人) 200+160=360(千克)
(2)四年级有多少人? 解法二:(1)每筐黄瓜和茄子共重多少千克?
38×3=114(人) 25+20=45(千克)
(3)三、四年级共有多少人? (2)运来黄瓜和茄子共重多少千克?
160+114=274(人) 45×8=360(千克)
答:三、四年级共有274人。 答:运来黄瓜和茄子共重360千克。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6教学内容:教材14页例3
一、素质教育目标
1、使学生学会分步解答含有四个已知条件的三步应用题,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明确接替思路,掌握接替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3、结合内容渗透教育。
二、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从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出发引出新课,运用知识迁移,指导学生学习新知。
2.引导学生试算,掌握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确定求某个问题需知道哪两个直接条件,进而确定解题步骤。
2.教学难点: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根据问题补充相应的条件并列式2.改(3)为下面习题。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三年级和四
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这道题要求三、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必须知道哪些条件?缺少什么条件?
要求学生直接补充四年级人数。列式,分步解答。
(二)探究新知
有个学生是这样补充的条件,同学们看一看,这道题你能不能解答呢?
如果能解答,该怎样解答呢?
出示例3:
(通过补充条件的练习,自然引出例题,可使学生容易建立起三步计算应用题与一步、两步计算应用题间的联系,进而理解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与复习题的区别和联系。
(补充了两个条件,有四个已知条件,所求问题没有改变。)
(2)、问:要想求“三、四年级共多少人”,应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
三年级有多少人?四年级有多少人?
(3)、让学生自己解答。
(4)、想一想,如果把上题的问题改成“三年级比四年级多多少人?”该怎样解答?
4.反馈练习:“做一做”第2题。
(三)、巩固发展
1.练习四第1、2题
先讨论分析解题思路,再独立解答。
2.投影出示下图情景,分组根据图意补充条件,分别组成一步、两步应用题,并请其他组口头列算式解答。
菊花和芍药花共有多少盆?
(通过此题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步计算应用题与一、二步计算应用题间的联系,深化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四)课堂
引导学生解三步应用题的解答思路及解答方法。
六、布置作业
练习四第3题
七、板书设计(略)
文档为doc格式